退而不休奋进在艾田 一马当先为民显本色
2014-03-06 19:19:52   来源: 2012年   作者: 黄启伦等

退而不休奋进在艾田 一马当先为民显本色
——记云南省盐津县艾田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德府


  云南省盐津县艾田社区,原是盐津县的一个贫困乡。 2006年6月,艾田撤乡,成为中和镇的一个农村社区,辖14个村(居)民小组,现有459户21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1500人)。社区成立以来,黄德府一马当先亮出“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不怕亏”的奉献精神,团结带领社区两委始终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难题做为“第一抓手”,把社区建得越越好、把发展搞得越来越好,群众生活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宽广。-
  一、筑牢堡垒,壮大队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班长”黄德府同志,是一位已经73岁高龄,曾担任过艾田乡党委书记、盐井镇党委书记、县乡镇企业局局长的退休老干部。退休后,为回报党多年的培养和家乡养育之恩,他不顾家人及亲友们的强烈反对,毅然从一个正科级退休干部当起了“村官”。刚到社区任职时,社区14个村民小组只有3个党支部共52名党员,社区集镇卫生秩序、治安环境非常差,社区两委干部也存在懒、软、散的现象。经过短时间的思考,黄老书记带领社区干部深入到14个村民小组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筑牢堡垒、壮大队伍、亮出身份、凝聚人心”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明确思路后,黄老支记带领社区干部行动了起来。首先争取资金对原艾田乡政府办公楼进行改造利用,将艾田社区打造成全市一流的活动场所,较好地满足了社区服务群众的需要。然后加强领导班子、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对社区两委班子实行了专兼职结合,由原来的4名发展到7名,并组建了知识化、年青化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库。在条件成熟的村(居)民小组组建党支部,加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坚持将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和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发展为党员和社区干部,建立完善党员活动制度,有效扩大党的工作和党组织覆盖面。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两委班子会、每月召开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组织生活会和上一次党课,着力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使社区党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以前的知识分子和致富能手都不愿入党,现在都主动要求入党,只有8名指标的积极分子培训,结果却有18名主动参加培训。8年来,社区共发展党员5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5名,全面消除“党员空白村(居)民小组”;新成立的4个党支部将22名致富能手、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培养成党员,将7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社区干部或小组长;党员平均年龄由5年前的45岁降到39岁。
  二、党旗猎猎,社区和谐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黄德府上任之初,艾田集镇街道破烂不堪、不通闭路电视信号,辖区大部份村民小组不通路、电、水,且社会治安秩序也不是很好。为解决群众看电视难,黄德府带领社区干部先后17次到县广电局和广电网络公司反映情况,每次来回差旅费都是自掏腰包。县广电网络公司经理蒋可兴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对他说,“老黄,我从没见过你这样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就凭你对群众的这片负责的心,你只需先付1万元,我们就予以安装。”为筹措1万元搭线费,黄德府个人贷款6000元,在他的带动下,总支其他两个委员也各自贷款2000元凑够了搭线费。五年来,黄德府任支书的补贴没用过一分,全部交给社区文书掌管,用于搞公益事业。
  2006年下半年,盐津县连续遭受了“7.22”“8.25”“8.29”三次破坏性地震,艾田社区有59户居民房倒屋塌或严重受损。地震发生后,黄德府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组成4个“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里对社区803户群众进行了全面的灾情调查,为房屋倒塌的受灾群众安排好吃、住。“哪里有困难,哪户进度缓慢,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整个灾后重建期间,黄德府天天泡在现场上。一天晚上,黄德府在给五保老人刘礼安拆房回家的途中,因天黑路滑滚下路坎,造成腰椎扭伤,住院治疗一个多星期,伤还没全好,一瘸一拐的黄德府又奔波在工地上了。
  2008年底,黄德府争取到资金20万余元,对艾田社区集镇街面840多米进行硬化,工程资金虽然到手,黄德府和社区两委班子却犯难了。如果将工程承包出去,预算资金不下30万元,资金缺口10万元。钱不够,黄徳府干脆带领社区干部租了两台搅拌机,采取两委干部守工地,轮流值班,专人采购、专人发放材料等方法,组织社区居民与聘请的10多个专业工人一道,自己动手“干起了工程”。经过45天的艰苦努力,一条长960多米、宽6米多、厚度达15公分以上的集镇街面全面完成硬化,总投资才23万元,比预算资金节约近7万元,对贫困的农村社区来说,这可是个天文数字。
  8年间,黄德府带领社区两委干部通过为群众办的一件件实事,使他在社区树立了威望,社区群众更加团结友善,邻里更加和睦相处,原来脏、乱、差的现象彻底改变了,打架斗殴少了,聚众赌博没有,在派出所撤走的情况下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连续三年没发生一起治安案件,整个社区呈现出一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三、呕心沥血,积土成山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黄德府在任的五年间,带领社区干部通过抓党建工作来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不顾伤病、不辞苦累,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尽职尽责、呕心沥血,总共办了多少件实事、为群众解决了多少困难,社区群众说不清楚,黄德府他自己也记不清楚。
  秦淑芬是田坝子居民组特困户,儿子外出务工,平时只一人在家,2006年的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泰淑芬居住的房屋因年久失修房子塌了。黄徳府及时带领几名社区党员把老人安排安全地方住下,并为老人购置了简单的炊事用具,捐赠了衣服、大米、棉被等,看到社区党员们为自家的事忙出忙进,泰淑芬感动得说:“我结婚时也没有盖过新被褥啊……”
  2009年年底,黄老支书获得“云南省社会道德模范”表彰,硬是从3000元奖金中拿出2500多元作了“困难群众团拜金”,买成米、面、糖、肉等,给付应兵、冉应彩、刘关军等15家困难户送去,并号召社区干部也进行捐助,还组织了慰问表演,让困难户们过一个欢欢喜喜的年。很多困难户成了致富能手,如果没有社区党员“拉一把”,也许就过不了那道坎。在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中,他的不怕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亏的奉献精神,一直感动着其他干部,也感动着社区群众和其他无数的人,人们都说他就是活着的“杨善洲”。
  在奋斗的一生中,黄老支书获得的表彰与奖励很多很多,存放的证书、证牌一大摞。其中,老黄最感到光荣与骄傲的是“云南省道德模范”、“省级先进党组织”、市县“优秀共产党员”。不过老黄说:“金杯银杯,还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才是我最看重的标准。”
  四、世外桃源,换了人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五年间,黄德府都要求社区干部,坚持推行村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落实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为强化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他主动要求镇党委在社区设立农民服务代办点,并形成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党员参与、社会服务机构运作的服务工作格局,同时实施“一帮十”党员结对帮扶工程,为困难农户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农用物资,积极协调产业扶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阳光工程”等教育培训,大大增强了社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黄德府先后争取各项资金480万元,组织筹措资金65万元,带领群众修筑村组公路、硬化集镇街道、亮化集镇房屋、架设人行便桥、开凿水渠、修建耕作道。带领社区群众全力实施生物多样性省级样板工程,大力推动生猪规模养殖、油菜规模种植和乌骨鸡、佛手瓜、魔芋、中药材、李子园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兴办村级幼儿园、组建农家书屋,成立社区“职工之家”,大兴跳广场舞、唱红歌等文化风尚;筹办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班,建立职工法律咨询服务场所,开展“金秋助学”行动,组织群众向汶川、玉树灾区捐款等等。通过五年努力,社区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2300元增长到4800元,年均增长20%以上;粮食生产实现了100%良种化,人均有粮由2006年的230公斤增长到308公斤,年均增长6%以上。
  曾经在艾田工作过的人都会感叹,如今走进艾田社区,仿佛误入了世外桃源。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齐漂亮的小楼,一条条规整平坦的村组公路,干干净净的社区街道,文明礼貌的社区居民。社区小孩可以走出家门就能到幼儿园上学,家家户户看上清晰闭路电视,午饭后男女老少欢聚一堂跳起“街舞”。农村群众户户安装了自来水,社社修通了村组公路、架通了高压电,大部分村民小组还修建了水泥梯步路,他们过上了集镇居民一样的生活。曾经基础设施薄弱、公路不畅、信息闭塞、饮水困难、集镇街面脏乱差、更无产业的艾田社区已一去不复返。
  五年来,黄德府获得省、市、县多次表彰。七十几岁的人啦,图个什么?他办公室挂着的自创对联就是最好的解读:立党为公为国争荣国不富强羞作人民公仆;执政为民与民分忧民不兴盛耻为国家主人。“官越做越小,事越做越多;身体越来越好,威望越来越高”,这就是黄德府。


盐津县委宣传部
电话:0870-3035902 传真:0870-3035905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
云南网警备案信息网上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