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乡村客事文明殡葬见闻
2017-03-20 17:03:32   来源: 县委宣传部   作者: 史大成

大操大办得到遏制后,老百姓形象地说:现在,我们农村一户一年保住了至少一头过年猪,城镇职工一户一年至少保住了一个月工资。”……“在殡葬改方面,村上划定了禁葬区、准葬区,从干部做起、从无名无主的尸体做起,持续不断的宣传,让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文明殡葬之风正逐步形成”——

盐津乡村客事文明殡葬见闻

\

  2月15日至16日,云南省文明办综合处处长王清福带领省殡葬事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人士到我县调研乡村客事、文明殡葬工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茄郦随同调研。

  “过去,借房子搬家、满月酒、做老道场、立个碑……,都要办酒,村民相互攀比,打肿脸充胖子都要热热闹闹大操大办一台,太浪费了,”村民刘光文说,“我个人认为呢,要打米量家底、吃饭量肚皮,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事情。”

  “婚丧嫁娶,亲戚朋友来耍哈,简简单单的整一哈是可以的,不增加负担就行。”“现在,镇党委政府有规定,除婚丧嫁娶外,其他事都不准办酒,硬是要办的呢,政府是有处理的。去年,我们这里就处理过一副支书。目前,我们这里婚丧嫁娶外,都基本杜绝办酒了。”在庙坝民政村走访调研时,村民这样向调研组介绍。

  村民陈元高说:“办酒呢要简单的办,办酒大碗呢就算了,办随便菜就行。我是解放初期出生的,今年67了,现在日子好过了,办酒大碗太浪费了。”走访的村民都有自己的看法。

  “老人死了,要办丧事,正常水平要多少钱?”陈元高向调研组介绍,“这要看情况,我就是道士老师,要看天期要得不。以前呢,不管干几天,三天可能都要4万块左右(含烟酒、饭菜、打墓地等)。人些还要攀比,比如他家吃云烟,我家就得用云烟,不是人家说你吝啬。”

  “我们这里90年代前的民风都很好,没有人大操办,当时各家都很穷,办不起。90年代以后,群众收入渐渐好了,攀比办酒就渐渐多起来,到2010年前后,到达了高峰。你那里干三五个菜,我这里就要干八九个菜,他那里就要干10多个菜。有时一天同时几家人办事,帮忙都干不过来,办多了,吃不完倒掉,太可惜了,太浪费了。后来,地方党委政府发现这股歪风愈演愈烈,就制定措施,干部包村包组,动员组织群众召开会议,制定村规民约,做思想工作。不听招呼的按规处理。几年下来,改观很大。婚丧嫁娶外,人些都不办了”,村民张远洪谈自已的看法,“要不要收礼?”“收,农村一般50最低,100左右多点,实亲内亲的也有好几百上千的。”“现在,风俗在改。以前儿子结婚至少干二三天,现在一般都只干一天。”“原来,一家人每年人亲在一两万,现在几千块就够了。”

  原民政村总支书记吴耀辉说:2015年农历腊月,我镇出台了遏制大操大办制度,干部带头从村到社宣传到位,各相关事项都做了规定。要强行办的,根据制定的村规民约处理。办酒要向村委申请同意,一切从简。老人死了来不及的,必须一周内完成申请手续办理。经整治,慢慢好了起来,现在是基本规范了。

  “对火化有什么看法?”“我们原则上是支持的,我们这里已大力宣传,家喻户晓。每村都划了火葬区,人死了到村里指定地点集中安埋。”吴耀辉建议,党委、政府应该给村民规划建设一个公益性公墓,低价或无偿使用。与那些经营性公墓区分开,这将会彻底杜绝散埋。”

  “整治大操大办,我们是被群众倒逼的”,庙坝镇党委书记罗代逊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群众以各种名目搞攀比操办,就连借房子搬家操办收礼都有。老百姓苦不堪言。大操办之风成为人民群众沉重的生活负担。”“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干部包村入组召开村民座谈会,共同研究如何杜绝大操大办。党委政府发出倡议书,村里立下村规民约。死老人、结婚、打发女”可从简办,其他就不准办了,要处罚。像社区,我们还组织成立了相应工作队,不听打招呼的工作队可立马处理。镇领导亲自带队宣传政策,组织发动群众认识危害,制定措施,不听打招呼者还取消其所得的政策扶持等。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支持,巩固较好,几年来,老百姓好评如潮。‘大操大办制止了,职工一月的工资保住了;农村群众一头过年猪儿保住了。’群众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在殡葬改革方面,我们划定了禁葬区、准葬区,从干部做起,从无名无主的尸体做起,持续不断的宣传,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改变。在农村殡葬改革,解放老百姓的思想是不难的事,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调研组经对豆沙、庙坝、兴隆等地的调研后,认为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推广。

\

\


盐津县委宣传部
电话:0870-3035902 传真:0870-3035905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
云南网警备案信息网上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