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17日,比利时安特卫普的警察局接到了一通来自钻石中心大厦的报警电话。“我们遭贼了,丢失了大量珠宝!”一开始,接警员以为这只是保安的恶作剧。毕竟,这个金库的安保措施如此严密,保安们的工作也被认为是最安稳的职业。这个金库拥有红外热感应器、雷达探测、磁场系统、地震感应器等十多重防护措施,几乎是坚不可摧的。

然而,当警方赶到现场时,他们彻底愣住了:金库四门大开,场面一片混乱,多个保险柜被撬开。经过统计,189个保险柜中,109个被打开,丢失的财物总额约为1亿美元。警方随即封锁了现场,开始调查盗贼留下的痕迹,但奇怪的是,安保系统的警报竟然完全没有触发。这个信息让所有在场的人都震惊不已——明明金库被盗,财物被洗劫一空,怎么安保系统却没有反应?

这场盗窃活动堪称“近乎完美的犯罪”。在不破坏任何安保设备的情况下,盗贼成功盗走了大量贵重物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他们做到了。毕竟,这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金库之一,门是五吨重的钢铁大门,屋内有红外线感应器,任何物体的移动或外界光线变化都会触发警报。除了这些,还有24小时巡逻的警察。

盗贼如何成功避开了这一切安保系统,完美实施了盗窃?这一切的巧妙手段让警方一时没有头绪。与此同时,在一辆驶向意大利的车上,两个盗贼正在发生争执,一个人紧张地四处张望,并要求下车,另一个则安抚他的情绪,决定销毁一个垃圾袋。他们最终选择了一个偏僻的地方,那片树林看起来荒无人烟,盗贼们打算将垃圾丢在那里,销毁证据。

然而,由于其中一人过于慌张,垃圾袋中的物品撒落在了树林边缘。另一个人警觉地观察四周,发现附近有来往的车辆,决定不在这里点火销毁,以免引起注意。于是,两人随即离开,把垃圾丢在了那里,期望风能将其带走。

第二天,一位名叫奥古斯特·范·坎普的杂货商人走进这片树林,看到满地的垃圾,他气愤地大声咒骂。坎普是这片树林的主人,购买了这块地后,他就频繁向警方求助,希望清理树林中的垃圾。这里经常有人乱丢垃圾,尤其是一些顽皮的孩子。对此,坎普每次都大发雷霆,而警察们也早已习以为常,来到现场处理。

但这一次,坎普要求警方必须查清楚到底是谁在恶作剧。于是,警方开始翻找这些垃圾,结果意外发现了有用的线索:一片纸屑上印着“安特卫普钻石中心”的字样。警方立即封锁了现场,不久后,一名警察在树丛中找到了一张名片,名片上的名字是艾里奥·唐奥利奥,一名电子设备专家。进一步调查后,警方发现了更多线索,一张发票清晰地显示了犯罪嫌疑人的购买信息。

确认了嫌疑人后,警方开始了抓捕行动。在诺塔·巴托罗的公寓里,警方成功逮捕了正在分赃的盗贼们。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现场找到的钻石仅有大约2000万美元,而不是传言中的1亿美元。尽管现场人赃俱获,诺塔·巴托罗坚决否认参与盗窃。最终,他被判处十年监禁,但盗窃过程依然成谜。

直到多年后,诺塔·巴托罗出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才揭露了如何突破那个“铜墙铁壁”金库的内幕。他在采访中直言:“大家都说我是小偷,但我和那些资本家有何不同?他们通过欺骗穷人获取财富,而他们的‘职业’比我清白多少呢?”他带记者来到一间咖啡厅,正好可以看到对面钻石大厦的情况。然后,诺塔·巴托罗开始讲述他从小就展现出来的偷盗天赋,从偷母亲的钱包、老师的背包,到后来的偷车、偷钻石,他的偷盗生涯早已开始。

他说,2001年夏天,他已经在当地的商界骗子中有了一些名气,并且完成了多次成功的盗窃案件。那时,他的“客户”开始频繁找他合作。一次,他和一个穿着大衣的犹太商人见面,这位商人是他的常客,这次他不光是购买钻石,还提出了一个大项目。“你知道安特卫普钻石中心的金库吗?我们不如干一票大的?”商人提议道。

诺塔·巴托罗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要求商人给他一些时间进行考虑。接下来的几天,诺塔·巴托罗伪装成珠宝商人,多次出入钻石大厦。他带着一支钢笔形状的针孔摄像头,在金库内进行勘察,并通过租用保险柜为借口接触金库的安保人员,成功获取了建筑的平面图。

经过多次研究后,他得出结论: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犹太商人却坚持让他再等一等。诺塔·巴托罗虽然心存疑虑,但也没有拒绝。最终,商人带着三个陌生人找到了他,并且介绍了三位非常有才能的专家:“天才”、 “怪胎”和“钥匙王”。他们分别精通破解各种警报系统、开锁技巧和复制钥匙。

在犹太商人的邀请下,诺塔·巴托罗同意了这个任务,并开始筹划他们的盗窃行动。通过长时间的勘查、监控和对安保漏洞的细致分析,盗贼们找到了突破口,成功实施了盗窃。尽管他们没有破坏任何安保系统,但精巧的手段和默契的配合,让他们顺利完成了这场史上最震惊的盗窃案件。

然而,最终导致他们落网的,正是那个丢失的垃圾袋。这个微小的细节揭示了犯罪的踪迹,最终让他们难逃法网。如果诺塔·巴托罗在监狱中回想起这一切,他可能会深深后悔当初不该让那堆垃圾落入警察的眼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