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造就出色手感

千元机往往由于成本的限制,无法在设计上有大的变化,也无法在材质上有所突破,因此最后的成品就容易给人一种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感觉。小辣椒S1就是一个特例,在两个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设计上,小辣椒S1更多地在正面运用了弧形的元素,比如2.5D玻璃的加入。而在背面则是依靠材质的变化作出改变,蚕丝工艺后盖暂且不说技术如何,但手感很不错,不割手而且耐脏,在视觉和触感上都会比传统的塑料手机有着更好的表现。

小辣椒S1的包装十分简约,白色的色调加上方正的造型,并没有十分花哨的设计,一切以实用为主。而包装内的配件同样如此,数量不多,但胜在做工都比较的扎实,是那种你看起来就知道可以用很久的小物品。

手机正面的设计也很简约,ID无边框的设计尽管很多人不喜欢,但配个黑色的壁纸也可以顺眼很多。但白色的正面顶部过多的洞洞也还是很影响视觉。

顶部的设计较为奇特,将一般手机放在底部的USB接口放在了顶部,个人认为还是放在底部和耳机孔错开会比较的好。

由于手机了全包裹式的可拆卸后盖设计,所以侧面并没有常见的卡槽开孔,显得更为干净。电源键和音量键都位于机身的右侧,按键手感偏硬,但位置偏离中位线,按的时候不好发力。

后背的设计则如开篇所说,较为出彩,丝绸般的后盖经常能在变换一下光线后给你一个小惊喜。

小辣椒S1坚持了可换电池的设计,这在千元机上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无论是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还是备用机都对电量较为敏感,这个做法很对胃口。但小辣椒S1的电量稍小,只有2000mAh,具体的续航表现也会在后面分析。

2小辣椒S1手机评测:整体观感中规中矩的屏幕回顶部

屏幕:观感不错但清晰度不足

小辣椒S1作为一圈千元机,并没有采用最近各大千元机主打的大屏风暴,坚持了5.0英寸的小屏幕,并在正面覆盖了一整块的2.5D弧面玻璃,手机在熄屏时由于ID无边框设计的存在使得一体感很强。只是如果用浅色系的壁纸就会在亮屏的瞬间把这种美感变成失望,容易有心理落差。

小辣椒S1采用了一块5.0英寸,分辨率为1280X720的全贴合屏幕,PPI为293,屏幕的整体观感良好,色彩较为艳丽,可视角度的表现也比较出色,只是碍于较低的分辨率使得近距离的文字观看体验稍差。

国产手机最近两年似乎摸准了消费者的心理,在屏幕色温的调教上越来越冷,小辣椒S1也不例外,只是冷得还算适中,看大量白色背景的内容时颇为舒适。

黑色表现一直是千元机的痛,受限于成本,这类手机普遍来说对比度和漏光控制都做得不好。小辣椒也不例外,对比度偏低使得屏幕显得发灰,而左右两个对角都存在不小的漏光,也颇为影响观感。

色彩表现方面,除了蓝色还算准确外,红绿两色都和标准色有着较大的偏差。当然也并不能说偏差就不好看,偏浓的绿色会加强视觉冲击力。但不够纯净的红色则会较为明显的影响观感。

在色彩复杂的实拍图中,这种色彩不够准确的现象就会得到明显的缓解。人眼很难在大量的色彩背景下将单一偏离的颜色给准确的分辨出,所以感觉到小辣椒S1的图片表现力很不错。

而在色彩过渡方面,这块屏幕的表现中规中矩,仔细看的话还是能感觉到有一些过渡并不够自然。

灰阶过渡则是小辣椒的弱项了,毕竟对比度不高,很难在这个项目有较好的表现。

在多角度表现方面,则是有点出乎了我的意料,小辣椒除了在右侧和上侧会有轻微的泛白外表现都很好,色彩真实。

3小辣椒S1手机评测:尚待优化的相机回顶部

相机体验:尚待优化的相机体验

拍照如今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我认为千元机和旗舰机会有比较大体验区分度的地方,小辣椒S1作为一款对标国产优秀千元机的手机,也不妨来看看它的拍照水平几何。

小辣椒X1的拍照界面十分简洁,除了左右滑动切换拍照,录像等选项外,想要调出功能菜单就只有底部边栏的一个小箭头,实际体验很像经典的“专业模式”,各种场景或参数都可以自由调节。

首先是在白天建筑物拍摄上,小辣椒S1的表现一般,整体观感尚可,在大部分场景都维持了自家兄弟红辣椒X1的特点:在解析力上面的表现不好,画面反差较大时宽容度也不够。

(小辣椒S1样张)

(准确的对比样张)

(小辣椒S1样张)

(准确的对比样张)

在微距拍摄上面,受限于800万像素的硬件,小辣椒S1的照片细节十分一般,放大后很容易出现明显的锯齿。而且在颜色调教上也有问题,无论是花还是叶片都被蒙上了一层灰雾一样,观感不好。

至于照片的白平衡方面,上一代的小辣椒机型所有的“中原一点红”现象在这代机型上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虽说不上准确,但至少没有明显的漂移。

至于千元机素来失分严重的夜景,小辣椒的表现中规中矩,白天的解析力不足在夜间也依然存在。但照片的噪点控制比大部分的千元机要好,只是镜头的素质不好导致眩光控制不够出色。

4小辣椒S1手机评测:完善的阿里云系统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