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结合 主客共享 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先行者
2017-05-08 15:13:13   来源: 牛寨乡政府   作者: 李庭婷

——探索敦厚村“田园综合体”精品乡村旅游新模式  

  一、敦厚村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生活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传统旅游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慢生活”、“慢节奏”、“原生态”的解压需求。乡村旅游则是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利用农村山野风光、原生态农业体验、特色农家菜、追找儿时乡愁为吸铁石,以城区居民为目标群体,满足游客“慢节奏”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一种市场需要、农民受益的新型旅游方式。

  敦厚村自2011年开始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较为迅速,敦厚村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敦厚人民朴实的性格特点和夏季特有的气温优势,将玫瑰花产业作为“产成景”一体化打造,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现有玫瑰庄园、苏晨生态园等10余家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涵盖中餐、火锅、杀猪饭等特色餐饮;有现实版QQ农场、领航大学生创业园、李子采摘园、漫悠谷花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区。在2016年元旦、七夕、2017年“五一”成功举办了两次乡村旅游节和玫瑰花文化旅游节,得到了游客的好评,敦厚村也渐渐晓为人知,在盐津县范围内还是有了一定的名气。但是把敦厚放云南省内或者全国范围内和其他的乡村旅游做横向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由于缺乏规范的指导和统一规划、优势交通条件,缺少支撑产业,并且农家乐和农业体验园等产业发展经营理念陈旧、营销渠道单一、创新能力不强等原因,敦厚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不具有优势竞争力,扩大不了消费群体的半径圈。

  敦厚村虽然有开发乡村旅游的巨大资源,但是还需要政府做好规划主导工作,调动当地农民的发展积极性,将农业、景观、地产融为一体,整合农村现有劳动力、土地、民居,打造一个“农旅结合·主客共享”的“田园综合体”。

  二、敦厚村“农旅结合·主客共享”的“田园综合体”精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旅游的新模式,也是乡村旅游所必须前进的目标。根据敦厚村现有的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势头,以发展“精品”为目标,以生态产业为前景,以“农旅结合、主客共享”为指导思想,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当地农民和游客共同参与,打造出敦厚村“田园综合体”精品乡村旅游的新模式。

  1、利益联结、共同发展,打造“大”利益发展圈。

  任何一项发展都必须要有利益的支撑,地方的发展也需要利益来滚动发展。特别是发展农村经济,要激发农民的参与性,就更需要壮大集体经济,让大多数农民能感受到这项发展带给他们的切身利益。从敦厚村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庄园、农家乐的发展确实可以富一部分人,可以满足少数农民参与就业,但是不能壮大敦厚村的集体经济,更谈不上让村里大多数农民享受到发展带给他们的实际利益。所以村集体经济没有发展动力,村民不想参与,甚至会在发展途中刻意设障碍,和发展的企业形成对立面,不能和谐发展。

  因此,敦厚村发展旅游必须以“全域旅游”为发展为目标,打造滇东北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集结地,将游客的 “吃穿住行游玩购”作为主线,吸引有实力、有情怀的投资商入驻,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发展,以村委会为主导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用劳动力、宅基地、耕地、林地作为入股方式参与村集体经济,盘活存量资源。公司、农户和入驻的项目企业面对面对接,少去中间传话的环节,强化入驻公司在“资本下乡”的项目中的主体地位,不回避群众搞发展,引领群众谋发展。走“自主+互动+共享”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利益的多赢。

  2、产业升级、以点带面,实现“大”绿色综合体

  旅游作为一个独特的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重要载体的,其特点就在于本身的发展需要与其他产业相辅相成,不可能孤立存在,比如“农旅结合”、“文旅结合”、“教旅结合”等。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是需要当地产业的支撑,产业既可以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让当地农民有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产业+旅游”还可以形成产成景一体化,成为乡村旅游的景观,让游客来欣赏,又让当地产业的发展增加附加值。

  敦厚村乡村旅游要走“产业+旅游”的发展道路,并且是“以花为亮点、绿色有机农业为核心”的“大”绿色综合体的发展模式。现代的游客从以前到处参观名胜古迹,变成希望旅游可以追求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平静繁杂的内心,而漫山遍野的鲜花和田野里即摘即吃的瓜果蔬菜都可以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旅游体验。要把敦厚村和“鸟语花香”、“世外桃源”、“梦里的家乡”画上“=”。

  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动当地百姓,撬动社会资金,在敦厚村建立花卉盆栽市场,保留传统花卉产业的生产和销售,规划不同季节的花卉和蔬菜品种,深化有机农业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并通过不同主题的旅游活动推广吸引外地经销商和游客来赏花、买花、体验劳作、品尝有机瓜果蔬菜,形成“季季有花开、品种各不同;月月有活动、情比花香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美好体验。

  3、“小组微生、多季浓慢”,打造“大”田园综合体

  敦厚村现目前的发展没有统一的规划,是散而不成规模的发展,以至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要回头解决前面发展的不足和冲突,浪费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结合成都市可复制的“小组微生”的发展模式(即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和敦厚村现目前的发展状况,增加“多季浓慢”(多品种、季节化、浓趣味、慢生活)为发展导向,按照“大公园、大景区”的建设标准,政府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按照景观吸引核、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居住发展带、社区配套网重新划分敦厚村发展片区。在充分尊重农民的情况下,调整农业结构,减少玉米种植,促进有机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盘活当地闲置资产,引进企业承接花卉和农业发展,将创意和科技融入其中,多方共建,营造一个不一样新农村、新社会。

  “小组微生”是成都市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和“四态合一”的理念提出的新型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

  “小”是指小规模聚居,就是合理控制建设规模,防止脱离农村实际、盲目求大、片面讲集中、赶农民上楼。新村规模一般100户至300户;内部每个小组团20户至30户,一般不超过50户。

  “组”是指组团式布局,就是充分利用林盘、水系、山林及农田,合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半径,形成自然有机的组团布局形态。每个新村均建有不低于400㎡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配置综合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不低于21项公共服务设施。

  “微”是指微田园建设,对相对集中民居,规划出前庭后院,让老百姓在房前屋后和新村其他可利用空间,因地因时种植,形成“小菜园”、“小果园”,保持“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

  “生”是指生态化建设”则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严格保护优质耕地、保护林盘、保护田园、保护农耕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多季浓慢”则是结合我国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盐津县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和敦厚村现阶段乡村旅游进展情况,打造“大”田园综合体提出的特色化发展方向。

  “多”是指多种类体验,把游客的眼、耳、鼻、嘴、手、脚、身体和大脑充分的调动起来,既有观光的体验,鉴赏大自然造化之美,又有淡淡的花香沁脾,可以让人放松心情,陶冶身心;既可以亲身参与农事活动,吃摘新鲜的瓜果蔬菜,参与各种DIY体验,又可以放慢生活,运动养生,在民宿中感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浓郁乡愁。

  “季”是指季节化不同,根据敦厚村的季节化特征和气候特点,结合不同的花卉、植物的生长特征,将敦厚村打造成为“春天来赏花、夏天来乘凉、秋天来品果、冬天来养生”的旅游胜地,让游客每个季节来都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受。

  “浓”是指浓趣味,增加乡村旅游的趣味性和体验性,重视旅游者的体验追求和精神追求,策划一些乡土气息厚重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寓教于乐的农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吸引孩子玩耍。村内农家乐要从“一锅煮”中分门别类,各有不同,要既有好吃的,也有好玩的,满足游客追求快乐的体验目标。

  “慢”是指慢生活节奏,以“停下来、慢慢游”为基本出发点,提倡真正的休闲、乐活的心态和深度的旅游,寻找旅游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改变过去看景点、购特产的旅游方式,在大自然中缓行、静赏、玩耍、体验、闲聊、酣睡、养生、感悟。

  4、变客为主,主客共享,引导主人与游客共同享受和谐生活的“大”家庭

  随着城市越来越拥堵,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人造景点之后,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渴望走入乡村,感受淳朴民风,希望直接入住农村,享受“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飘逸宁静的田园生活,有一个在乡村中的“家”。无论是对于年迈的老人,激情的青年还是幼稚的孩童,乡村的家庭生活总是可以带给他们不同年龄层次的快乐,一袋水烟看花落或是三五针线拉家常,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游戏,种地挖田,下河捞鱼,不会感觉自己是这个地方的外来客,有生疏感。

  发动村民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参与民宿的开发,结合当地生态和居住文化,加入设计创意给旅游提供乡野生活的住宿场所,让游客感觉在乡野之中有自己的“家”,变“客人”为“主人”,主客共同享受美好的景色和生活环境,共同享受大自然中的和谐生活。

  5、改善坏境、追寻记忆,打造独具乡愁的“大”环境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诗化的语言为社会提出一个宏大的哲学命题—“乡愁”是什么。是对故乡记忆的眷念,还是对儿时记忆的追溯,但是无论是哪种“乡愁”,其实都是因“城愁”而生,融入不了城市的“愁”,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愁”,回不去乡村的“愁”。所以总的来说乡愁的完整意义应当是“城乡之愁”,是城市与农村矛盾发展的“愁”。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好是消解这满目乡愁的“忘忧草”。

  城市的存在是以乡村为基础的,农业文明和乡土文明更是所有文明的基础,是所有文化的灵魂,当然,我们不能阻挡乡村发展,而是要引导乡村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文化的基础上去发展,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配置完善的生活服务网络,缩小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差距。既可以让游客来旅游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也可以不用丢弃习惯的科技生活;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也可以保留自然的生态发展。打造独具“乡愁”的大环境,让“乡愁”在敦厚村可以不再是“愁”,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无论是陷入生活的窘境,还是进入社会的上层永远会记得还有个“家”在等待他们,乡村的生活是他们成长的归宿和温暖的港湾,回归自然,拥抱自然。


盐津县委宣传部
电话:0870-3035902 传真:0870-3035905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
云南网警备案信息网上报警